设计分享|既耕亦已种,时还读我书,旧书平籍与毛边书局·桃蹊书院
苏露 四川黑牛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
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,在信息化时代坚守书籍与阅读,也是环境空间设计和党建文化建设的情怀所在。
在社区美空间打造的大趋势下,借助展览展示和景观雕塑传播阅读文化,引领全民阅读,传扬泱泱大国求知好学的传统。
成都作为文化之都,提出社区美空间的理念,也在发展中不断践行文化美,成华区旧院内无边书局呈现着浓厚的文化气息。
毛边书局本是旧铁门内一家拥挤的旧书店,书店主人傅天斌爱书如命,近20载守着狭小的书局。
2018年,成华区桃蹊街道秉承社区美空间的追求,与毛边书局联合,以旧书+新环境的模式,开辟“毛边书局·桃蹊书院”。
书院总面积1600平方米,为社区居民打造集社区图书、电子阅览室等为一体的街道文化交流中心。
场地三层划分为“讲、学、问”三个功能区,根据社区居民主题、类型和文化需求,开展相应活动,不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养。
一层为“讲”,作为公共阅读空间,设有图书阅览区、报刊阅览区、少儿阅览区、电子阅览区,提供阅览座位80多个。
二层为“学”,设立成都桃蹊画院,引进了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工作室和书画展厅,讲堂讲授传统国学。
三层为“问”,主要功能是拓展研学,研究地方文化,承办各类学术机构作哲学、医学、自然科学等学术读书会。
结合文旅成华,针对社区居民共同记忆情怀,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、多期东郊记忆口述史系列活动,共同打造文化新名片。
苏露